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教育家   

朱小蔓

朱小蔓任所长与荆门市教所所长周宏留影
1947年底出生,1973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获哲学硕士,199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1992-1993年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师从前苏联伦理学教学委员会主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阿·依·吉塔连柯教授,专攻道德哲学。
在大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三十三年,期间曾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委宣传组组长;南京铁道医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德育教研室副班主任、政教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1996年至2002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
朱小蔓
南京市第九中学(1960-1966年)、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1973年)、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硕士(1985-1988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1989-1992年)、
俄联邦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访问学者(1992-1993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1994-1996年);
1996年至2002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
2004年4月,经俄罗斯联邦教科院院士大会公开投票选举为外籍院士。
2016年起,担任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总主编。
2020年8月10日15:00,朱小蔓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3岁。
专业方向: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教师教育等。

个人作品编辑本段

1992年以来,主持《教育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德育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中学情感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的研究》、《各级各类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研究》、《新三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情感教育论纲》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发表论文130篇、个人专著和主编专著20余部。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朱小蔓著
个人专著《情感教育论纲》(199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编著作《反思与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1997年)》,获教育部师范司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
对话性著作《教育的问题与挑战》(2000年),获中国教育图书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专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与梅仲荪合作,1998年)和论文《情感教育的意识与机制》(独立,1997年)分别获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编《独生子女家庭素质教育》丛书(1997年)获江苏省政府“五个一工程奖”。
个人专著《情感教育论纲》 (199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研究方向

朱小蔓著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教师教育。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中外合作项目六项。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研究》、《义务教育“新三片”均衡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参与并合作主持教育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合作主持《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比较研究》,已分别出中、俄文版。合作专著、合著和主编二十余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包括英文、俄文、日文)。专著《情感教育论纲》获江苏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对话性著作《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获中国教育图书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项目《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获教育部师范改革项目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江苏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5以来担任博士生导师,迄今共独立培养硕士生5人、博士生18人、博士后12人、访问学者14人。

人才培养

1995年以来,担任博士生导师,为博士生开设《教育哲学专题研究》、《道德与道德教育哲学》、《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教育实践的哲学思考》《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
2001年以来,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迄今共独立指导硕士生5人、博士生18人、博士后9人、国内访问学者9人。

学术交流

朱小蔓
与日本福冈县立大学合作,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日本文部省项目《社会变迁与中国苏南、苏北教育模式》;与英国沃里克大学教育研究所合作,研究情感教育;与香港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合作,研究公民教育;2004年以来,作为中方主持人,与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合作,完成《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比较》研究,成为中俄“国家年”献礼作品,以中、俄文分别在两国出版。多年来,应邀分别在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美国、保加利亚、英国、瑞典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社会任职编辑本段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教育学一级学科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德育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德育学博士点导师;
东南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受聘);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受聘);
中山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受聘);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受聘);
担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4月,经俄罗斯联邦教科院院士大会公开投票选举为外籍院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一级学科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名誉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韩国教育开发院项目评审委员、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以来,应邀在俄罗斯、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大学及教育研究机构做专题学术报告。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讣告朱小蔓同志毕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朱小蔓同志品行高洁、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深受同事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为中国的教育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后辈学者、学生为人治学的典范。朱小蔓同志的逝世,是全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林崇德    下一篇 吕顺

参考资料

[1].  著名教育家朱小蔓逝世,享年73岁   
[2].  南师大连失两位教育大家:鲁洁、朱小蔓师徒今年相继离世   
[3].  扎根于情感教育研究的教育学家朱小蔓教授逝世-中国创新教育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