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教育家   

温儒敏

1946年
出生
1946年出生于广东紫金。
1980年
发表首篇文章
1980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发表首篇文章《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1984年
出版首本著作《比较文学论文集》
1984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比较文学论文集》,与张隆溪合编。
1987年
获北大文学博士学位
198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北大中文系第一届博士。
1997年7月 - 1999年7月
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1997年7月-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人物经历编辑本段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位
1964-1970年
中国人民大学
语文
学士
1978年10月-1981年
北京大学
中文
硕士
1984-1987年
北京大学
文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70-1978年在广东韶关地委办公室任秘书,其间曾在厂矿与农村基层工作。
1981年7月于北京大学任教。
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系做访问学者。
1987年聘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1992年聘教授。
1996年聘博士生导师。
1994-1995年任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
1997年7月-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1996-2000年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温儒敏工作照
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2000年至今任全国社科基金评审委员。
2003年任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6年至今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2011年9月至今任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课题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成果为专著)
《现当代文学研究史论》,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已结项,成果为专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项目》(主持人),北大学科建设985一期资助项目。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教育部“十五”重大项目。(已结项,成果为专著《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即将出版))
《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召集人),教育部项目。
《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状况调查》(共11个子项目),总项目主持人,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项目。
《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2012年启动,教育部组织编写,总主编。
著作
《比较文学论文集》,与张隆溪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集,与李细尧合作翻译及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温儒敏生活照
《中西比较文学论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与严家炎、孙玉石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初版,2001年修订版,2013年第三版。
《时代之波》,与丁晓萍合编,关于“战国策派”的研究文选,199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北大风:北大学生百年作品选》,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百年学术:北大中文系名家学术文存》,北大出版社与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008年北大出版社修订再版。
《郁达夫名作欣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原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7年修订,改现名再版。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执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大学语文》,(与人合编),全国自考办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高等语文》,分甲乙两种版本,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执行主编,名家通识教育多学科系列教材,简称“十五讲”系列,计划100种(已出版75册),北大出版社版。
《中国语文》,总主编,重庆出版集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
《北大中文系百年图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大学语文读本》(分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两种版本),主编,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出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主编,全国自考办教材,外研社2012年版。
《语文课改调研报告》,主编,北京大学2014年出版。
《语文素养读本》(小学到高中24册),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七年级)。
论文
发表文章共250多篇,以下为列举:
《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2辑。
《试论〈怀旧〉》《鲁迅研究丛刊》1980年3辑。
《略论郁达夫的散文》《读书》1981年3期。
温儒敏接受采访
《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5期。
《外国文学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北大《国外文学》1982年。
《港台比较文学研究述评》《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3期。
《重读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读书》1983年2期。
《深刻的思想特异的构思:读鲁迅的小说〈药〉》《阅读与欣赏(现代文学部分五》,1983年。
《〈朝花夕拾〉风格论》《北大研究生学刊》1985年创刊号。
《欧洲现实主义的传入与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3期。
《新文学现实主义总体特征论纲》《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2期。
《梁实秋及其文学美学论着》《博览群书》1989年7期。
《香港文学批评印象》《香港文学》1989年1-2期。
《梁实秋年谱简编》《文教资料简报》1989年2辑。
《〈围城〉的三层意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2辑。
《〈肥皂〉的精神分析读解》《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2期。
《雍容(幽默(简单味》《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12期。
《〈狂人日记〉:反讽的迷宫》《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8期。
《客家味:传统人文精神及其他》《小说评论》1990年3期。
《略论胡风的文学批评》《新文学研究》1992年2期。
《成仿吾的文学批评》《文学评论》1992年2期。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平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5期。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批评》《上海文论》1992年5期。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3期。
《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与偏离》《文学史》第1辑,1993年。
《沈从文怎样写鉴赏性评论》《名作欣赏》1993年3期。
《李长之〈鲁迅批判〉及其传记批评》《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4期。
《论茅盾的"作家论"批评文体》《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3期。
《批评作为渡河之筏捕鱼之筌》《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4期。
《历史选择中的卓识与困扰:论冯雪峰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术月刊》1994年5期。
《郭沫若其人其诗》,韩国《中国语文论丛》1994年7辑。
《剖析现代人的文化困扰:评〈废都〉》,收萧夏林编《"废都"废谁》一书,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
《境界》(英文),《TamKang Review》,Spring-Summer,1994。
《调整学术步履》《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2期。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韩译本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3期。
《朱光潜的诗美学与新诗理论辩正》《求是学刊》1994年2期。
《战国策派的文化反思与重建构想》,收温儒敏编《时代之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诗探索》1995年3期。
《茅盾与现代文学批评》《文学评论》1996年4期。
《怀恋的月色--读〈水样的春愁〉》《名作欣赏》1997年3期。
《春风沉醉郁达夫》《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误读"价值》《中国文化报》1997年10月4日。
《刘以鬯小说的"形式感"》,1999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
《〈梅村心曲〉的客家味及传统人文精神》《嘉应大学学报》1999年2期。
《大学出版的根基:学术为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策划》,《中国出版》1999年9期。
《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1999年纪念老舍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
《关于"经典化"与"学院化"》《文艺研究》1999年1期。
《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小说〈二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4辑。
《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4期。
《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2000年10月香港"张爱玲与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发表《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the Gaze of Cultural Criticism》,《Amsterdam Atlanta》,GA,2000(200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比较文学大会提交论文)。
《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1卷。
《当代评论与文学史研究的张力》《现代中国》创刊号2001年。
《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科学史价值》《文学评论》2001年3期。
《思想史取替文学史?》,2001年南京"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后收会议论文集。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4期。修改稿又提交2001年11月首届"北大论坛"。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文学评论》2002年1期。
《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1期。
《"苏联模式"与1950年代的现代文学史写作》《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1期。
《四十年代文学史家如何塑造"新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4期。
《从学科史考察早期几种独立形态度新文学史》《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1期。
《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别、车、杜现象"》《读书》2003年11期。
《如何看待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偏激"》《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6期。
《沈从文与北大》《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期。
《鲁迅的问题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在东南大学的讲演》《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9期。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期。
《从学科史回顾八十年代的现在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5期。
《当代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文艺研究》2004年3期。
《科技发展与以人为本》《文明》杂志2004年6期。
《胡风研究的"祛魅"与"祛蔽"》《博览群书》2004年5期。
《关于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2期。
《雷雨》的主人公是谁?--北大中文系学生试卷的观点举要》《名作欣赏》2004年4期。
《学科史的梳理与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引言》《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期。
《作为文学史写作资源的"作家论"》《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2期。
《以个案考察切入跨文化研究》《东方丛刊》2006年2期
《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3期。
《扎实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语文建设》2006年5期。
《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文艺争鸣》2007年7期。
《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上海《语文学习》2008年1期。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2期。
《语文教育研究、文学教育与课程改革》,上海《语文建设》2008年4期。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文学传统的规范化阐释》(与胡慧翼合作),《河北学刊》2008年3期。
《难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8期。
《中国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上海《学术月刊》2008年11期,又《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转载。
《坚持本义守正创新:温儒敏教授访谈》(张晓玥整理),上海《学术月刊》2008年11期。
《中文系要有“文气”》《文史知识》2008年8期。
《“新传统”资源的利用与当代价值重建》(现代文学研究会十届二次理事会开幕辞与闭幕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3期。
《语文教育:创新之路怎样走?》(记者采访),《光明日报》2009年7月3日。
《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记者访谈),《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4日。
《北大传统与大学文化》《粤海风》2009年9月号。
《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语文学习》2010年1期。
《北大中文系诞生100年摭谈》《中华读书报》2010年3月17日。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人民日报》2010年6月4日。
《尊重史料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地位》,河南《汉语言文学研究》第1卷第1期。
《第二代学者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
《在课改中切实改进阅读与作文教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2010年12期。
《说说北大中文系的“系格”》《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7日。
《教材,怎样改才让人满意?》《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3日。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1期。
《现代文学研究的“边界”及“价值尺度”问题》《华中师大学报》2011年1期。《新华文摘》2011年6期。
《丛刊改版致读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1期。(与吴义勤联合署名)。
《不妨往理性思维靠一靠》《人民日报》专访,2011年6月8日。
《再论现代文学研究的“边界”与“价值尺度”问题》,上海《学术月刊》,2011年11期。
《再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导》,国务院参事室“教育论坛”发表,
《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羊城晚报》2012年1月8日。全国大多数网站转载,很多报刊转载,如《文摘报》《读者》等,凤凰卫视专题评讲。
《关注我们的文学生活》《人民日报》2012年1月17日。
《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期。《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3期。
《“文学生活”:新的学术生长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8期,又《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12期转载摘。
《中国国民的“文学生活”》《中华读书报》2012年8月22日,《新华月报》2012年第9其转载。
《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方式应当改进》《语文建设》2012年7-8期。
《北大清华人大三校比较论》《粤海风》2012年5期。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访谈)《文艺报》2012年12月12日。
《学问与人生不是两张皮(访谈)》《新文学评论》(湖北)2012年4期。封二刊出温儒敏简历和照片。
《语文教材编写也要守正创新》《语文学习》2013年1期。同期封二专刊温儒敏题词“刊格不羁,立品为归,题赠语文学习杂志”。并刊出温儒敏5张照片。

教学成就

主授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本科基础课,国家级精品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生课程。
《现实主义思潮研究》,研究生课程。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本科生课程。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本科生选修课程,中央电大必修课程。
《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思潮》,选修课。
《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研究生必修课。
《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与学术前沿》,研究生课程。
《文革文学史研究》,选修课。
《文论精读》,博士生选修课。
《现代文学专题》,博士生选修课。
《语文教育专题》,“国培”课程。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

兼任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兼任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及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的总主编。
2004-2016年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
2004-2010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6-2014年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2003年起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
2007-2010年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同年至今任北大“国培”计划语文学科首席专家。
2008年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励;同年获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特等奖。
2010年至今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2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时间
奖项全称
具体奖项
获奖作品
颁奖机构
2016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之“王瑶学术奖”
论文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2015年
华中师大学报60周年庆“庒凌学术奖”
论文奖
华中师大学报
2013年
山东大学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
山东大学
2008年
国家级“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
2008年
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2008年
北京大学方正奖
方正奖
北京大学
2007年
北京市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
2005年
国家级精品课
《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
2005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5年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4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指导教师奖
1999年
教育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石伟平    下一篇 韦力

参考资料

[1].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2].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   
[3].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4].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