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_照片图片_家世背景_最新信息 - 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投资人   

张维

早年经历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5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一个税务职员家庭。父亲张图是旧京师译学馆的学员,清末民国初年供职河南安阳县税务局,并兼任家庭教师。张维出生后两年,其父便溘然长逝,仅靠父亲的积蓄及兄长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境清寒。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位
1918年-xx
北京小学
1924年-xx
北京四中
1928-1929年
天津北洋大学预科
1929年-1933年
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
结构工程
学士
1937年9月-1938年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
硕士
1938年7月-1944年
柏林高等工业学院
工程力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33年被分配到陇海铁路实习,辗转于潼关至西安的潼西段工地,在华阴、坝桥协理铁路施工。
1934年4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结构力学与结构工程助教。
1942年2月任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力学教研室助教。
张维工作照
1945年9月在埃舍尔-维斯机械厂研究部任研究工程师。
1946年5月携妻女从法国马赛港坐船回到祖国上海。
回国后先后受聘于同济大学、北洋大学。
194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
1951年起开始担任行政、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
1952年担任三校(清华、北大、燕京)建设委员会工程处负责人。
1954年任清华大学建设委员会主任。
1952年到1956年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1956年参加制定了中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并任土水建组组长。
1958年筹建了工程力学数学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
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1977年重回工作岗位。
1987-1990年担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3年出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
1994年,中国工程院建立,他又被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1941年与陆士嘉在德国正式结婚。
2001年10月4日,逝世。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 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 1944年首次求得环壳在旋转对称荷载下的应力状态的渐近解。
  • 在从事弹塑性力学、板壳理论及结构工程的研究,特别是圆环壳、弯管的强度、屈曲、振动及其工程应用,核电站管道系统、快中子增殖堆主钠池的结构完整性与安全评价的研究工作,运用解析法、半解析数值法、数值计算、力学试验等方法对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结构进行强度、稳定性分析。
  • 从事“美国及欧洲主要高级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史”的研究以及“壳体文献数据库”的整理工作。
论文
时间
名称
作者
期刊
1988
工程力学要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张维
力学与实践,10(3):43—45
1982
浅谈工程力学的任务与教育
张维
力学与实践,4(1):56—57
1985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想法
张维
百科知识,(6):2—5
1986
浅谈美国高等工程教育
张维
科技导报,(1):65—68
1986
国外力学与工程教育
张维
力学与实践,8(3):2—17
1988
工程、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
张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1—7

教学成就

1947年秋来到清华园开始从教生涯,他先后讲授过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以及板壳理论等课程。张维通过授课,指导毕业班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科研,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作为清华的一位领导者对学校办学思想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

1956至1984年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57至1982年任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1962至1984年期间担任教育部工科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组长。
1980至1987年连任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力学学科组组长。
1979年以前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之后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83至1987年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主席。
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
兼任德国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
兼任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兼任《国际工程教育》杂志编委。
兼任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兼任法国里昂中法学院通信委员。
兼任德国应用数学与力学学会会员。
兼任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张维院士为人与为学的优秀品质是留给大家的宝贵财富。(清华大学副校长岑章志评
母校为表达对张维院士的深深怀念之情,特别树立雕像,激励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努力以张维院士为楷模,发扬爱国至上、爱校如家的优良传统,秉持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评
师生们都将学习张维学长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爱国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先生的高尚品格为榜样,继承发扬我校土木先辈的光荣传统,抓住土木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一流的土木工程学院而奋斗。(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永久评)
不卑不亢、实事求是、量力而为、知足常乐”。(张克澄评
表示,张维具有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献身教育的执著追求,以及宽厚仁爱的大师风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评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时间
奖项全称
具体奖项
获奖作品
颁奖机构
1988年
德国大十字勋章
1987年
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奖章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奖
1992年10月,当选为教科文组织“思考论坛”成员。 
1993年,列入美国《五百世界各界杰出领袖》名人传。

后世纪念编辑本段

2013年12月18日上午,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1号教学楼侧,张维院士纪念雕塑正式揭幕落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宋向前    下一篇 李宏玮

标签

参考资料

[1].  当代人只识高晓松 却不识其长辈“力学双子星”   
[2].  著名力学家张维   
[3].  张维:力学家、两院院   
[4].  清华举行两院院士张维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5].  张维院士简介   
[6].  张维   
[7].  著名校友张维院士纪念雕塑在犀浦校区揭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