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艺术家   

张仃

艺术履历

张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后离休。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欣然复出,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
张仃先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
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大事年表

90世纪
1917年阴历5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祖籍为邻近的黑山县。
1921年4岁在家中大门上用彩色粉笔画《出丧图》,遭族长斥责。
1922年5岁自学中国画,临摹《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谱》、《古今名人画谱》等。
1923年6岁入芳山镇北学堂读书。为学堂画孔、孟、关、岳肖像,受校长表扬。
1928年11岁家迁朝阳县,转入县立完全小学。
1931年14岁读完小毕业,入辽宁锦县东关育贤中学。入学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辍学。
1932年15岁流亡北平,进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就读。
1933年16岁北平美专1周年校庆,以六尺整纸创作人物画1幅,以神仙鬼怪为题材,采用民间画法,遭老师同学哄笑。另有一小品,得名誉教授齐白石赞赏。
1934年17岁与同学荆林、陈执中3人组成"三C战地宣传队"("三C"为三人韦氏音标姓氏第一个字母),到山海关东北军驻地宣传抗日。与荆、陈在北平艺文中学举行中国画联展,展出作品30幅,表现北平贫民生活,得报纸好评。
同年,在北平美专两周年校庆中,展出漫画30幅,受到社会好评。
崇拜鲁迅,大量阅读鲁迅作品。筹建北平北翼美术家联盟,为地下进步刊物《潮水》编排设计。4月,被北平宪兵三团逮捕,判处3年半徒刑,因年轻改送苏州反省院。
1935年5月(18岁)经同学活动,被保释出狱,回到北京,与周维善、张振仕举行漫画联展。
1936年19岁到南京。经校长张恨水介绍在《中国日报》、《扶轮日报》发表漫画。
创作发表漫画《买卖完成了》、《春劫》、《同志》、《乞食》、《春耕》等。
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南京举行,共展出作品7幅。
1937年20岁
抗战爆发,加入“漫画宣传队”,《打回老家去》等参加“抗敌漫画展览会”。
发表漫画《日寇空袭平民区》、《战争病患者的末日》、《收复失地》等。
到武汉。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为15名成员之一。
发表《兽行》、《世界和平阵线的公敌》、《蹂躏得体无完肤》等。
是年冬,代表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到西安筹建西北分会。在西安出版《抗敌画报》,并主持漫画训练班。
1938年21岁
组成抗日艺术队,被推选为领队,作漫画《不要上日寇的当》等多幅。
论文《漫画大众化》在山西《西线》杂志发表。
是年秋,到延安,经毛泽东特批,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
1940年23岁
从延安到重庆,与张光宇计划出版《新美术》杂志,因皖南事变,未能实现。
自延安携至重庆的作品有《秋收》、《生产行列》、《蒙古民兵》等,发表在叶浅予在香港主编的《今日中国》上。
1941年24岁
经周恩来安排,自重庆回到延安。在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创作。
被聘为鲁迅研究会美术顾问。为鲁迅逝世5周年纪念大会绘制鲁迅大画像(木炭)1幅。在作家俱乐部主任,设计装饰俱乐部。
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发表《漫画与杂文》、《鲁迅作品中的绘画色彩》。
1942年25岁
撰写《画家下乡》等文,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任青年艺术剧院美术导师,教授舞台美术。为话剧《抓壮丁》作舞台美术设计。进行年画创作,并自行印刷木版年画。任五省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美术组长。为五省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设计秧歌队服装。为"部队大生产展览会"作美术总体设计。
1945年28岁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随军北上。
1946年29岁
随军到张家口,任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平、津学生班班主任。
到哈尔滨,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发表漫画有《城头变幻大王旗》、《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上海、冒险家的乐园》、《撕毁这张中国人民的卖身契》、《反对美帝扶日援蒋侵略中国》等。出版有年画《儿童劳军》等四五种。
1947年30岁
在哈尔滨郊区靠山屯主持召开年画座谈会,征来农民意见。会议记录在《东北日报》全文发表,推动了东北新年画运动。
1949年32岁
北平和平解放。夏,奉命进关,在京郊香山编辑《三年解放战争》大画册。
1949年7月2日,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所作年画,受到表扬。
同月21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为41名全国委员会成员之一。
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参与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设计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
与胡一川、王朝闻、罗工柳、王式廓组成五人接管小组,接管旧国立北平艺专。
1950年33岁
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任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
参加“建国瓷”设计委员会、“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委员会。
抗美援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漫画《纸老虎》、《东方冒险实的泥足》等。
1951年34岁
上海大东书局出版所编《民间剪纸选》。
1952年35岁
为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捷克、波兰中国博览会与苏联“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展览会”总设计师。
1953年36岁
9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协会改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当选为理事。
1954年37岁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集的关于中国画问题的大辩论,撰写论文:《中国画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
调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党支部书记。与李可染、罗铭赴江南进行水墨写生。
9月,在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举行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
从荣宝斋收藏《黄宾虹焦墨写生山水册页》。“文化大革命”中,这本册页引发先生开始焦墨写生,进而有了“张仃焦墨”。
1955年38岁
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
《美术》第6期发表《关于国画创作继承优良传统问题》。
1956年39岁
中国第一次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任中国馆总设计师。
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成员访问法国。会见毕加索。
发表介绍黄宾虹、李可染的文章。为关良在北京举行水墨画展览撰写前言。
1957年40岁
调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第一副院长兼党委委员。
《漫画》发表作品:《伤春篇》、《福赐天官》、《孙悟空跳出老君炉》等。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所编《波兰宣传画》。
1958年41岁
12月26日,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举行,所作大幅山水画屏参展,后被苏联《美术家》杂志在封面发表。《美术》第2期发表《试谈齐、黄》。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水墨写生画》。朝花出版社以英、俄文出版《张仃水墨写生画》。
1959年42岁
赴意大利主持“近百年中国画”。
在中央工艺美院主持开设壁画专业。
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工程,任美术组长。
创作《西北民间剪纸邮票》(1套4枚)
1960年43岁
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
1961年44岁
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赴云南采风、写生。创作装饰画十余幅。
9月,为《张光宇插图集》作序:《张光宇的装饰艺术》。
任全国工艺美术大专院校教材编写组组长。
1962年45岁
1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其随笔《谈“一点”之美》。
1963年46岁
5月为《叶浅予作品选集》作序:《传统、技法、生活--谈叶浅予的人物画》。
1964年47岁
根据50年代写生稿,创作彩墨系列作品《柏林组画》、《巴黎组画》。
1966-1969年49-52岁
十年动乱开始,造反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张仃黑画展”。作品以及个人收藏横遭毁损。个人失去自由。
1970-1973年53-56岁
下放在河北石家庄获鹿县小壁村部队农场劳动改造,偷偷开始水墨写生。
1974年57岁
因病获准回京,借香山农舍养病,偷偷开始焦墨写生。
1976年59岁
四人帮垮台。创作批判四人帮漫画一组:《立此存组》,在朋友中传阅。
1978年61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复任第一副院长、教授、党委委员。
夏,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哪吒闹海》美术总设计。
1979年62岁
5月3日,中国美协北京分会筹委会主办的“张仃美术作品展览”在京举行。是为“平反”展。焦墨作品首次亮相。之后在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巡回展出。
9月26日,主持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落成。创作壁画《哪吒闹海》。
10月30日,第四次文代会在京召开,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
11月3日,第三次美代会在京开幕。当选为常务理事、书记处常务书记。
为《正宇画集》作序:《装饰艺术家张正宇》。
1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
1980年63岁
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所绘《哪吒闹海》。
率中国美术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美术展览。
为《陆俨少画集》作序:《陆俨少山水画》。
赴桂林、四川写生,得山水十余幅。
冬,“张仃、范曾画展”在香港举行。
1981年64岁
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被聘为北京画院院外画师。
11月1日,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为院务委员。
12月,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赴新疆写生,归来创作《巨木赞》、《墓地》等。
1982年65岁
绘制焦墨长卷:《兴坪渔家》、《武夷山九曲溪》、《八品叶途中》、《克孜尔千佛洞》。绘制鸡年生肖邮票1枚。
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画集》。
12月15日,被聘为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
1983年66岁
3月,写作《我为什么画长卷》。发表文章《毕加索》。
为北京长城饭店绘制彩锦绣壁画稿《长城万里图》。
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写生长卷》。
秋,偕工艺培训班学员到河北井县苍岩山写生,得稿数十。
12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在佛山成立,为副主任委员。
1984年67岁
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画选》。
主持北京地铁壁画。画设计并参加制作西直门地铁站壁画《燕山长城图》及《大江东去图》,均高3米,长70米。
《文汇》双月刊发表论文《大匠之门--齐白石》。
离休。11月2日,被聘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5年68岁
2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艺术学分组)成员。
设计石家庄新火车站壁画《燕赵颂歌》,高4米,长100米。
当选为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5月,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漫画1936-1976》。
10月15日,邮电部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在京成立,为副主任委员。
1986年69岁
应邀赴浙江考察工艺美术。之后,赴雁荡山、天台山等地写生,得稿数十。
春夏之交,应四川省广元市文化局邀请,游九寒沟二日,归来作《长海》等。
4月,黄宾虹研究会在京成立,为两会长之一。
秋,赴曲阜、泰山、济南等地写生。归来作《孟母林》、《龙洞》等。
12月28日,被聘为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1987年70岁
春,赴华山、韩城、禹门口、终南山一带写生。
春末,应邀赴长沙讲学,游湘西武陵源,在凤凰、天子山一带写生。
5月,赴安徽主持黄宾虹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黄山、徽州一带写生。
9月,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张仃山水写生画展”,展出绘画、书法作品100多年。9月25日,主办单位为画展举行座谈会。秋,到京郊居庸关写生。
冬,为北京昆仑饭店绘制《昆仑颂》。
12月1日出版的香港《美术家》第59期发表“张仃专辑”。
1988年71岁
春,为朱屺瞻画册撰写序言:《默默耕耘的国画巨匠--朱瞻》。
10月,获中国漫画艺术委员会金猴奖荣誉奖。
《张仃焦墨山水画展》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行,由南洋美术专科学院编辑出版《张仃画集》。
在西安举办《张仃画展》。秋入秦岭写生,归来作品多帧。
1989年72岁
1月,在香港大一设计学院举办观摩展。
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创作焦墨山水《昆仑颂》,高1米,长7米。
3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被迫谈艺录》。
4月,为王森然遗作展写作《王森然先生与长安画派》。
11月10日,聘任为全国艺术学科第四批硕士授权单位评审委员。
1990年73岁
赴敦煌、阳关、嘉峪关和京郊居庸关、铁壁银山、雁翅、青白口写生。
秋,赴终南山、兰田写生。
1991年74岁
春天夏初,赴太行写生,作《天梯》、《龙水梯》、《大岳石屋图》等。
5月5日,邀请在京部分理论家、画家在新华社召开《张仃焦墨近作交心会》。
5-6月间,赴黄果树、黔东南苗寨写生。发现患"带状疱疹"方归。
9月15日,"张仃焦墨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0月7日,主办单位联合举办了"张仃焦墨山水学术研讨会"。
1992年75岁
1月27-2月20日,再赴陕北写生。
2月25日,作为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将自己的十余件作品和当地一些画家的作品开了一个交流展。同时提议就"长安画派的继承和发展"进行座谈。
3月,进太行山写生。
5月,回故乡辽宁锦州写生。
11月1日,《装饰》杂志出“纪念张光宇特刊”,发表文章《亚洲的骄傲》。
1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
12月19日,邀请30多位中青年美术理论家、画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绘画教研室举行第二次交心会,请大家对近作提出意见。
1993年76岁
1月6日,北京日报刊出张仃专版。
3月末,再赴太行写生。
4月,出席“纪念张光宇逝世三十周年遗作展”开幕式。主持“张光宇艺术研讨会”,致开幕词。
9月25日-10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举办“93张仃山水画展”。
10月15日,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十周年年会,当选为副会长。10月底,主持"黄宾虹研究会"第五届年会。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主编的《中国现代壁画选集》。
1994年77岁
3月,三赴太行写生。
4月,赴沈阳,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张仃山水画展”及研讨会。
6月,应邀赴韩国,在韩国艺术殿堂及釜山大学分别作“书画同源”及“齐白石、黄宾虹的艺术与中国画现状”专题报告。与韩国画家、评论家两次座谈。
8月,赴山东高密主持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年会,当选为会长。
同月,应邀赴宁夏贺兰山、须弥山考察岩画并写生。
1995年78岁
10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仃谈艺录》。
11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仃山水》。
1996年79岁
8月24日-9月5日,与北京、四川的部分画家赴甘肃作艺术考察。
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建院40周年院展,在西南厅单辟一厅,举办《张仃山水画展‘94-‘96》。次日,张仃艺术研讨会举行。
1997年80岁
7-8月,《张仃山水画展》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同时在当地写生。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现代名家真情精品汇展。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线描》、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张仃作品》。
1998年任“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评审委员会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
1999年在《美术》第一期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对“笔墨等于零”的观点直抒己见,保护并论述中国画笔墨的文化内涵。“张仃焦墨山水画展”在深何香凝美术馆举行。香港凤凰卫视制作张仃访谈片《黑白惊艳》。
20世纪
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型画集《大山之子——画家张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改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复出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招收王米(笔名:王米儿,当代著名女画家)等中国传统国画学生。
2001年应邀赴深圳担任凤凰卫视专题片《何香凝》的嘉宾。
2002年赴江苏南通参加蓝印花布艺术馆开幕,并致辞。
2003年赴深圳参加首届中国旅游工艺品展出及研讨会。冬,患肺炎,住北京东直门中医院后转入协和医院。
2004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05年“张仃艺术成就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各时期代表作品近三百件。出版《张仃画室》十三卷及《它山画语》。为清华大学手书爱国诗人黄遵宪赠梁启超诗《赠梁任父同年》,由清华大学赠送宋楚瑜。
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50周年院庆之际,“张仃作品展”与“张仃作品及艺术教育研讨会”同期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立“张仃励学金”,张仃捐赠60万元人民币奖励优秀并扶助贫困学生。
2010年2月21日上午10时,张仃先生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4岁;按照张仃先生生前的愿望,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清华大学将举行张仃先生追思会,缅怀这位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此前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了张仃艺术研究中心,清华党委书记胡和平表示,即将建设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要为张仃专门设立永久性陈列馆。
张仃

个人作品编辑本段

著作出版
张仃先生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发表。曾多次应邀出国访问。
1945年,《陕甘宁边区民间剪纸》。
1952年,《民间剪纸》,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水墨写生画》,收录作品30件。
1982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画集》,收录作品85件。
1984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画选》,收录作品24件。
1985年5月,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漫画1936—1976》,收录作品120件。
1988年12月,新加坡南洋美专出版《张仃画集》,收录作品59件。
1989年3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文集《被迫谈艺录》。
1992年7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焦墨山水部分》,收录作品42幅。
1992年1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
1994年8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漫画书系·张仃卷》,收录作品114件(组)。
1995年10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仃谈艺录》,收录著述82篇,约23万字。
1995年11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仃山水》,收录作品142件。
1997年6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线描》,收录写生作品28件。
1997年12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各家作品精选——张仃作品集》,收录作品34件。
2000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山之子·画家张仃》大型画册,收录各类作品300余件。
2003年4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画艺术》,收录作品46件。
2005年4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卷十三册《张仃画室》大型系列丛书。
此外还出版有《张仃水墨写生》《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漫画》等。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入选“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
2013年1月6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等主办,《收藏界》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在京揭晓。张仃成为入选者。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坚守底线

过去有人提出“革毛笔的命”,有人提出“笔墨等于零”。老实说,我无法同意这样的观点,也不太理解这样的观点。一个画家要证明“笔墨等于零”的办法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不碰笔墨,这样,笔墨于他就等于零。
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笔性,难以强求一律,也不应强求一律。但是,作为中国书画艺术要素甚至是本体的笔墨,肯定有一些经由民族文化心理反复比较、鉴别、筛选并由若干代品德高尚、修养丰厚、悟性极好、天分极高而又练习勤奋的大师反复实践、锤炼,最后沉淀下来的特性。这些特性成为人们对笔墨的艺术要求。画家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不拿毛笔作画,但他如果拿了毛笔作画,而且是在画中国画,那他就要受到文化的制约。没有一个画家能摆脱文化的制约。
在中西绘画100年的交融中,我们看得出中国画对西洋画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不足挂齿,而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影响可以说是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一幅新的中国画和一幅好的中国画,在我们心底里是有一杆秤的。一幅好的中国画要素很多,但是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由于笔墨这最后一道底线的存在,使我们在西学东渐的狂潮中仍然对中国画没有失去识别能力和评价标准,我们仍然能够在一堆用宣纸画出的作品里挑选出好的中国画,仍然能够在100年的风云人物中认准谁是大师,而谁只是昙花一现。我们积极评价这个100年中西绘画的交融和冲突,因为它把中国画的底线逼出来了,它使我们非常清楚不该在哪些方面无谓的争执,应该在哪些方面固守阵地。笔精墨妙,这是中国画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中国画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守住这条底线,一切都好说。在这条底线上作业,需要悟性,更需要耐性,急不得、躁不得,更恼不得,最后就是看境界,看格,看品。
张仃

焦墨山水

张仃生长在北方,由衷地喜爱北方的山川风物,特别是太行、秦岭和西北高原,尽管它们荒寒贫瘠,但他却觉得亲,犹如一个儿子看到自己年老的母亲,因此他的焦墨世界展现的也都是它们的影像。古刹庙宇、荒郊野渡、莽莽昆仑、巍巍太行,张仃的焦墨山水一如他的性格,厚重、朴实、苍茫、大气。焦墨山水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在这个曾给他心灵慰藉的笔墨世界中,貌似单纯的黑与白,所产生的力度与内涵,却是其他色彩所不能替代的。焦墨画更是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张仃称它为“全素斋”,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素食。晚年的张仃,铺开了一个无限丰富、壮美宏阔的焦墨世界。这个秉持完美主义理想的世纪老人,生活在北京西郊的一处自己选材、自己设计的山屋里,每日课读鲁迅。有时对着外面的世界,他会重复他的名句:“美盲比文盲多”。
1998年,张仃提出笔墨为底线的主张,策划发起了一场有学术轰动效应的“笔墨保卫战”。亲自上场,与他的异见朋友坦诚相见,针对每一个“笔墨等于零”的注解、论据、逻辑,展开进攻性防守,扭转了中国画理论面临崩塌的颓势。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张仃晚年倾力于焦墨山水创作的行为,是他自己保卫笔墨的一种身体力行的策划实践。他仅取笔墨之一粟,种出了焦墨的沧海桑田,展现了笔墨资源的无限丰富。这是对笔墨虚无论的另一种回答,也构筑了他的一方阵地。
如今,张仃大部分时间住在位于门头沟山中的居所里,终日与他的挚爱———大山为伴。因为耳背,他话说得很少。家里来了访客,他会静静地坐在窗旁的藤椅上,抽烟斗或是看报纸,一只养在笼子里的蝈蝈陪在他耳边热闹地鼓噪,他也浑然不觉。
沪上美术评论家、画家谢春彦与张仃先生在二十余年前曾经有过交往,他们相识于黄宾虹学术研讨会上。谢春彦称:“焦墨山水是传统山水的一个类别,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单纯以干墨作画,类似传统山水的素描,传统山水的创作多以临摹古人为主,而张老则在写生中创造张派山水,解放后他的焦墨山水成就最大,年逾花甲写生都是竭尽全力。去黄山写生都是随身带一瓶开水,两个干馒头,从天亮写生画到看不见为止,重要的名山大川都有足迹,北京的十渡山水很少有人涉猎,他却花费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为十渡画了很多焦墨山水。”
一些艺术评论者认为,回顾一下张仃的一生,无论是漫画、壁画或者工艺美术设计,在张仃的艺术生涯中,都只是阶段性地从事过。惟有山水画,才真正贯穿他的一生,或有间断,但从未放弃过。
张仃
张仃
画作《画人行脚》赏析
张仃与20世纪众多上水画家一样,反对一味摹古,主张对真山真水写生,主张反映现实生活,他上溯五代两宋的传统,重返自然,变临摹为写生,变写意为写实,注重现实生活中新题材新内容的表现和新境界的创造。《画人行脚》描写的是川北农村的景象,画家以人世之精神借景写情,已不是符号化的苔点,以重墨写出,参差错落,疏密有致;中间是水田,线条流畅洗练,给人开阔的空间感,得平远法之妙;画面的下部最为精彩,农人的屋舍在树林中若隐若现,树木和田埂的线条松活老辣,灵动而富韵律感,流露出画家质朴欢愉的情感意蕴。全画虽以焦墨完成,但笔墨能干中求湿,燥中取润,以简寓繁,变化丰富。艺术语言单纯,表现出画家过人的功力。
为国梳妆
20世纪30年代,张仃的职业美术生涯开始于张恨水任校长的北华美术专科学校。日本人侵入他的老家东三省后,张仃拿起笔,成为一名反抗侵略、反抗专制的漫画斗士。1938年,张仃到延安,和搭档作家萧军,把这处简陋的“新房”装饰成了别致的场所,取名为“作家俱乐部”。
在张仃看来,抽象的“国家”必须有色、形、物的形象化传达,才能被了解和认同。
在共和国缔造者身边工作的经历,使张仃获得担纲新中国形象设计的“资质”。他与梁思成受命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营造系两个创作组,进行国徽设计。天安门的庄严雄伟极大地震撼了张仃,于是,天安门成为他笔下国徽方案的主体元素——弧形的地平线上,天安门巍然屹立,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言简意赅,立意精准,这一方案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1950年,张仃亲率美术供应社的工人,将一枚直径超过3米的巨型国徽,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上。是年,张仃32岁,同时还参加了“建国瓷”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团队。1949年,张仃负责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在天安门城楼的柱与柱之间,他创造性地挂上去8个大灯笼。运用巨型宫灯这一传统文化语汇,在天安门上增添了出彩的中国符号。同期,张仃主持设计了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室内环境。微观方面,张仃继成功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之后,又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邮票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票和成立10周年纪念票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张仃为新中国的形象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张仃
张仃
国徽设计
1949年,新中国即将宣告成立,由于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有国旗、国徽或国歌,新中国形象的艺术设计成为燃眉之急。1949年7月,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公开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对国徽的设计提出三点要求:一、中国特征;二、政权特征;三、形式庄严富丽。国徽设计前期甄选后,七零八碎的都淘汰了。据1949年8月5日下午三时半在北京饭店六楼大厅召开的政协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第二次全体会议记录,当时已经收到设计稿28份,但皆因不符合上述三条原则而被否定。最终,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成立了两个小组,一个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小组: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另一个是清华大学的小组: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李宗津、朱畅中、高庄等。
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负责人。
当两组方案放在一起比较时,风格大相径庭。中央美术学院组设计出来的国徽方案,以天安门为中心,有五星、齿轮、麦穗和绶带等。张仃在《国徽应征图案设计含义》中阐述道: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红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梁思成小组的国徽,调子是灰色的。核心内容是一块玉璧,设计理念为:玉璧有国器的象征,也含指祖国统一,完璧归赵。文人气息浓郁。与此同时,林徽因诚恳地列举了她参考的其他国家的国徽为例,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徽不应该放进去建筑物,尤其是帝王象征的天安门。
在激烈的争论后,毛泽东出来定夺:天安门不应视为封建的象征,应该视为民主的象征、革命的象征放进国徽去。肯定了中央美术学院组的创意之后,也就是要确定新的国徽中哪些标志物属于必须出现的。周恩来作了这样的总结:新的国徽要有天安门,要有五星,要有齿轮,要有麦穗,还要加上稻穗。
张仃2001年北京西山家中露台上设计的构想采用了美院组后,周恩来让清华组来完善国徽的设计。因为清华组个个都是建筑绘图高手,对正式图样的操作,绝对专业。所以最后他们的定型图被选中,不应意外。
应当说,张仃是国徽的创意者,而林徽因等则为其最终完善者。周恩来亲自找梁思成谈话,说服他接受张仃以天安门为国徽主体的设计方案,并委托清华大学营建系最终完成国徽图案的制作。而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枚国徽,则是张仃亲自跑到前门外,找到一位雕刻师傅,制作的一枚木制国徽。
国徽挂到天安门上,有功人员八名,梁思成、张仃、林徽因、张光宇、高庄、钟灵、周令等每个人奖励八百斤小米。梁思成还建议多给高庄一些,因为他修改有功。张奚若也建议要给清华重奖。
若干年后,在究竟是谁设计了国徽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少争论,总有人来向张仃询问,以至于他不愿意再作回答。他向来不愿意争什么名分,一直强调国徽的完成是集体的智慧,而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以天安门为国徽主体的创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艺术设计、全国政协会徽设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美术设计、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大会会场设计、第一批开国大典纪念邮票的设计等等一系列关乎国家形象的重大设计任务,均出自张仃之手,这使得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开国首席艺术设计家。
张仃
邮票设计
在设计完国徽和政协会徽以后,张仃在其后的日子里,又马不停蹄地主持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系列邮票(1959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系列邮票(1957年),主持了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1952年),主持了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1956年)。
20世纪50年代末,张仃被组织调离中央美术学院,任命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第一副院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一批艺术家和学者在“反右运动”中纷纷落难,使得刚刚成立的学院还未来得及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思想,张仃承担起了这项重任。
他将泥人张、面人汤、皮影路等民间艺人请到学院,为他们成立工作室,传授技艺,研究总结他们的传统经验,又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精华,为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奠定了教育体系和思想的基础,而当时他所迈的每一步都要冒着风险。在张仃的努力下,美术领域一批有成就的艺术家调入学院,学院的专业也从最初的几个扩充到20多个,“文革”前的十年正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蓬勃发展的十年。
2006年夏与夫人灰娃在西山家中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主张,让学院的师生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与国庆重大活动等艺术设计中展露了锋芒,也引领着张仃在云南采风后创作了《女民兵》、《洱海渔家》等近300幅水墨重彩装饰绘画,大胆的变形、绚丽的色彩、独特的造型语言顿时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华君武称之为“ 城隍庙加毕加索”。
张仃
动画设计
张仃最让人熟悉的作品莫过于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8年,张仃出任该片的美术总设计,该动画片的绘图特色鲜明,人物色彩鲜艳生动,山水风景又极具中国特色。《哪吒闹海》对中国风格的动漫及儿童绘画读物影响深广,该影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0年第三十三届纳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奖。首都机场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作品《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
张仃
壁画设计
当北京首都机场即将落成,室内大型壁画的创作降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复任第一副院长的张仃又调兵遣将,组成了创作小组,亲自挂帅出征。在张仃的坚持下,才有了机场壁画审美趣味的宽容与多样化。其中,张仃为机场贵宾厅创作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高4米,长15米,借鉴、吸取了民间年画的色彩和敦煌壁画表现时空的特征,之后又被制作成动画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1983年,张仃为长城饭店绘制了壁毯巨作《长城万里图》,1984年,他主持了北京地铁壁画工程,设计并参加制作了西直门地铁壁画《燕山长城图》和《大江东去图》。
2002年,文化部授予张仃造型艺术终身杰出成就奖。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

国际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张仃担任了一系列国家大型国际博览会和专题展览会的总体设计师,在国际交流中,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1952年,德国莱比锡举办国际博览会,张仃出任中国馆的总设计师。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偏爱黑色,就向设计组交代:绝对不许张仃用黑色,我们是共产党,是新中国。然而张仃丝毫不理会这一套,除了别具匠心地将天安门、中国园林长廊形式融入展览之外,他还将张萱的《捣练图》放大,以金线刻在黑色大理石上,作为丝绸展厅的大背景。有人不同意,但张仃坚持己见,表示如果不同意他的方案,他这个总设计师就不做了。僵持之下,最终得到周总理的首肯。当这面蕴涵着东方意境的黑色大理石墙展露出来的时候,欧洲人为之惊叹。
在巴黎筹备展馆时,张仃得知中央要派一个文化代表团访问法国,他立即建议代表团在法期间一定要拜访毕加索,并且邀请他来一次新中国,他深知毕加索在西方的巨大影响,而且此时的毕加索是法国共产党的党员,这正是展现国家形象的一次良机。
在张仃的促成下,代表团来到法国的南部会见了毕加索,张仃为毕加索准备了一幅杨柳青的木刻门神年画和一本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张仃一直喜爱民间艺术,门神年画有门板那么大,是他特意买来的。年画作为张仃的私人礼物送给了毕加索。
殊不知,这两件礼品深深打动了毕加索,不久,当张大千来到法国,毕加索见到他说:我很奇怪你们这些中国人,到巴黎来学什么艺术,欧洲没有艺术,艺术在你们中国。
会毕加索
1956年,张仃奉命赴法主持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工作。时值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来法国访问,在接到文化部“随团访问法国各地”的电报后,张仃便向代表团建议去法国南部拜会毕加索。
张仃回忆说:“毕加索的家是海边的一所别墅,我们到达的时候,毕加索刚睡起午觉,穿着短裤、背心从楼上走下来热情地欢迎我们。原以为他的工作室一定很豪华,因为当时他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画家,一张作品值几十万美元,但没想到他的工作室里除了画作是新的,几乎一切陈设全是破旧的,墙上灰迹斑驳,沙发已经露出了弹簧。可是毕加索好像熟视无睹,墙上、地上到处都是他的画作。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翻译水平所限,双方无法进行充分交流。”
张仃指着一张和毕加索的合影,笑着对记者说:“我在中国人里算比较矮的,我俩站在一起个头相当,他在身高普遍比较高的欧洲人里,实在是太矮了。”据悉,张仃曾建议毕加索做中国的荣誉公民,邀请他到中国看看。对此,毕加索思索了一会儿回答说:“中国太好了,但是年纪太大了,怕到了中国后,(艺术)又有一个大变化,自己会受不了。”最终,毕加索没有到过中国。
张仃在拜会之前就知道毕加索非常钟情于非洲等地的民间艺术,所以就准备了两张有门板那么大的门神木版年画。可出人意料的是,同行的一位政工干部却阻止说门神是封建迷信,不宜送给外国人。但令张仃稍感欣慰的是,他的另一件礼物——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后来给了毕加索很大的影响。就在代表团拜访毕加索不久后,张大千也前来拜访。毕加索一边向张大千展示自己临摹的齐白石的兰花,一边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段话后来成为广为世人引用的名言。作为回敬,毕加索送给了张仃一个小册子,也是他多年来非常珍爱的一间物品:“也巧,我们去的时候,桌上正好放着毕加索一本刚出版的小画册,他就拿起一枝红蓝铅笔照着我的名片在扉页上写上‘张仃’两个中文字,其中‘张’是蓝色,‘仃’是红色,又画了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下面签了自己的名字。”这两个略显稚嫩的中国字,代表的确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中两个大师的交情。
此次会面是张仃一生仅有的一次也是惟一一次见到毕加索,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之后彼此再没有书信来往,一直到1973年毕加索去世。其间有很多人对毕加索的艺术有所异议甚至贬斥。1983年,当毕加索的原作终于可以在中国展出时,当时一本名为《新观察》的知名杂志邀请张仃谈谈毕加索。张仃说:“我一直不愿意谈论毕加索,并不是因为压力。毕加索的艺术有无限意味,而语言是有限的,难以表达我对毕加索的热爱。但现在有很多人在反对毕加索,我不由得说,不懂毕加索的艺术,正如一些只精于加减乘除的人,无法进入更高的数学境界,就说爱因斯坦和数学无关。”
张仃
张仃
张仃
张仃
张仃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张仃迄今从事艺术活动75年,在漫画、年画、宣传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设计、艺术教育与美术史论等领域均有独特建树。他是中国现代装饰性漫画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当代装饰绘画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当代壁画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其近二十余年从事的焦墨山水创作,人称“独步当今”。

人物事件编辑本段

文革陷害
九死一生
“文革”中,他因为这些画受尽屈辱,九死一生。在一个大型的批判会上,他举着自己的装饰画《女民兵》,跪在用两张桌子摞起来的台子上,红卫兵用皮带上的铜扣抽打他,将他从台子上打到地上,质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有颜色的变形的画,扭曲劳动人民的形象。
文革”中,张仃被下放到河北的一所农场里进行改造,由于身心遭到摧残,他病得很厉害,回到北京就医。因为是黑帮,北京户口没有了,北京的家也没有了,他进不了城,就在西山脚下一个叫北沟村的村庄找了一个没人住的小院子,把漏风漏雨的地方补一补,暂且住了下来。此时的张仃不仅对社会绝望,对生命也绝望了。他的夫人———诗人灰娃去看望他,安慰他:“活下来,看看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变。”而他却心灰意冷:“我连看的心思都没有了。”
无限上纲
“文革”中真正给张仃造成致命打击的,其实并不是愚昧无知的红卫兵,而是对绘画有相当知识的同行,并且还是鲁艺时代的同行!《苍山牧歌》的人体变形比较厉害,便有人责问:“为什么把傣族姑娘的脚画成水肿,这不是影射少数民族生活艰难吗?”最可笑的是对《大公鸡》的解释:“公鸡看上去那么好斗,赫鲁晓夫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他是‘好斗的公鸡’,这不是在响应赫鲁晓夫吗?”静物画《向日葵》,向日葵明明插在一个彩陶罐里,有人硬说这是一只骨灰罐,将象征红太阳的向日葵放在骨灰罐里,还有什么比这更该死的?《油灯》居然被发现灯里没油:“这不是攻击社会主义穷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谢稚柳    下一篇 章太炎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